Educational outreach
教育推廣
2020.04.28
育秀盃
第17屆育秀盃創意獎
『17』玩跨界
新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時代,知識無邊界,除需具備專業職能,跨域已是全球的趨勢,今日的你可能邊寫程式邊做YouTuber、邊當設計師邊開店,
擁有多元的生活方式與多重的身份,跨領域能力是這世代的基本競爭力,打造斜槓人生,培養跨領域才能勢在必行。
本屆以「17玩跨界」為大賽主題,從科技創新、社會關懷、永續環境、文化價值、生活美學、設計與媒體實務經驗,匯聚軟體、工設、媒體等領域人才,
建構斜槓思維、跨域合作與創新能力,探索人機各自的價值與定位,開啟創新設計及數位創作的各種可能,共創人類美好生活。
主辦單位:
育秀教育基金會、聯華神通集團、聯華林德、聯華製粉食品、神達數位、神通資科、神基科技、聯強文化藝術基金會、聯成化科
贊助單位:
美安文教基金會
創意搶勝出 第17屆競爭激烈
育秀盃 金獎揭曉 得主歡躍
評審過程 抗疫不群聚 視訊直播 鏡頭不漏網
第17屆育秀盃創意獎「一起玩跨界」,三大類近千件作品歷經初賽、複賽的激烈競爭,於4月28日舉行決賽,在評審委員嚴格的審核下,各類獎項的優勝者出爐,今年金獎得主分別是「軟體應用」類長庚大學資訊工程系作品「智慧手語手套」、「工業設計」類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作品「智能護手」、「微電影─食農教育」類佛光大學傳播學系作品「無聲的成長」。

本屆育秀盃參賽作品近千件,逾3000位參賽者,軟體應用及工業設計類作品大致可分成3大類,一是先進科技應用包含AI、AR、VR、自駕車與機器人等,二是公共安全相關的應用,延伸到醫療復健與義肢等,三是回收環保議題,包括油污或衣物等的回收與簡化流程,審視作品,不但創意讓人驚艷,而且貼近現實生活;微電影類除聯華神通集團企業命題外,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在全省北中南各國中小及幼兒園拍攝「食農教育」題材,更大幅提升了競賽的社會參與度。
育秀盃一向本著創新思維及科技教育的理念,不斷地致力於推動資訊化優質社會,培養國際化數位內容與設計人才為目標。並且不忘企業社會責任,持續扎根藝術人文教育與、環境保護與社會關懷。「育秀盃創意競賽」會持續為國內的設計學院、應用資訊學院、大眾傳播學院等系所,提供最佳的發表平台,希望大家能激盪出創新的靈感,一起學習成長,共同享有難忘的回憶,期待下一屆育秀盃能有更精湛的作品。
軟體應用類金獎作品「智慧手語手套 AI Smart Glove」,是由長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鄭博凡、錢泓瑞、張盛翔同學合作完成。設計概念是聽障人士戴上手套比畫手語時,可以透過電腦程式翻譯成常規語言,並以語音播出,幫助他們與不懂手語的一般人,進行日常交流。
軟體應用類參賽作品中有效件數275件,決賽入圍15組作品,作品主要以物聯網、擴增實境、虛擬實境、先進駕駛輔助系統、AI人工智慧等技術,創作結合自駕車、機器人、公共安全、健康照護等應用領域。
評審委員評選後認為同學們具備技術與實作能力,但欠缺對市場的深入研究,甚至不免有先射箭再畫靶的偏頗思維;評審也鼓勵同學們不妨多關注使用者經驗及商業模式,並將企圖心放大,才能真正將概念商品化。評審代表趨勢科技全球消費市場開發資深經理劉彥伯表示,競賽選對題目很重要,簡報技巧也不可輕忽,希望同學們能多加強訓練。
工業設計類金獎作品「智能護手」是由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王暉閎同學獨立創作,主要設計給患有狹窄性腱鞘炎(俗稱媽媽手)的病患使用,護具上設有可更換的舒緩模組(震動/電療),可針對狹窄性腱鞘炎的疼痛部位進行舒緩,透過感測器與專屬APP,更可長期監控與紀錄手部的施力狀況,達到適時告警的目的。
工業設計類參賽作品中有效作品320件,14組作品入圍參與決賽。作品以新興智能科技進行產品開發,應用包含與健康、環保、回收相關的稻草碳化肥料車、油缺收集機、無人電動垃圾車、變色優惠標籤等;公共安全及救援的火場探勘機器人、海上救援無人機等;此外,也包含多件與健康醫護及醫療領域有關的概念設計。
評審委員評選後給同學的建議是解決問題,但不要製造更多問題,因此有了想法先去觀察、採訪,聚焦於要解決的主要問題,最後才能提出適合的解決方法。從事設計要學會系統性思考,找到人與環境、產品之間的關係,而且最好用減法思考,才能化繁為簡。實踐大學官政能榮譽教授表示,設計開發是一個不斷評估的過程,發想要評估,實作要評估,結果仍然要評估,透過反複評估去驗證產品是否真正能解決問題。
微電影類首獎作品「無聲的成長」拍攝於台北市啟聰學校何珮蓉老師和多障班孩子的教學生活,藉由珮蓉老師的敘述,帶領大家進入學生無聲但豐富的世界,手法平實,敘事簡潔,情感自然,吸引大家的目光。佛光大學傳播學系拍攝團隊希望本片的拍攝,能讓社會大眾了解這些從事特殊教育老師的付出與辛勞,並一起關注聽多障生的成長過程,給予更多的機會和關懷。
微電影類「企業命題組」及「食育創作組」參賽作品中共計有效作品195件,決賽入圍28部作品,透過鏡頭影像,以跨世代的創意,展現聯華實業QQ義大利麵、水手牌系列麵粉、Pizzeria Oggi及健康食彩等與企業、產品或品牌相關的企業創意行銷作品;另外,有15部作品是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合作,拍攝「食農學堂」,為國中小施作場域拍攝的劇情片或紀錄片的微電影作品。
微電影類評審對作品類型多元,包含紀錄、劇情、動畫,但情感表達深刻都讚不絕口,尤其評審們一致認為本屆決賽入圍作品,無論在故事創意、拍攝技巧、畫面處理及剪接每部作品各自有表現不錯的地方,非常難評,且創作者不僅止於觀察,還能傳達自我意識,更令評審們驚艷。李祐寧導演已經擔任多屆評審,他對同學們的進步和創意讚許有加,也期許大家能拍出更有感情的作品。
評審花絮
-
工業設計類
評審委員:
官政能_實踐大學 榮譽講座教授
張光民_台灣設計研究院 總顧問
李建國_藝符設計有限公司 總監
林炳昕_浩漢產品設計公司 設計副總 -
軟體應用類
評審委員:
裴有恆_昱創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總經理
李鎮宇_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 顧問/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 主任
劉彥伯_趨勢科技全球消費市場發展 資深經理
上官林傑_Google開發者生態系計畫 經理
-
微電影類
評審委員:
蘇哲賢_導演
孔繁芸_春暉映像 執行長
李祐寧_導演
盧建彰_導演
賴豐奇_德豐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導演 -
因應新冠肺炎蔓延全球,為避免群聚感染,首度使用視訊軟體LIFESIZE進行評審作業,進入決賽的團隊透過預先開設好的雲端會議室,與評審即時視訊問答,完成決賽評分後,由評審進行成績揭曉,並在育秀盃的臉書直播,過程公開透明,各獎項得主也順利誕生。
(感謝新達電腦LIFESIZE視訊軟體支援評選作業) -
軟體應用類 獲獎作品
-
金獎
智慧手語手套
長庚大學 資訊工程系
參賽者|Participant
錢泓瑞、張盛翔、鄭博凡
指導老師| Mentor
林仲志
設計理念| Concept
專門為聽障人士所設計的智慧性手語翻譯手套,透過平板電腦程式翻譯成語言,並且可語音播出,幫助使用者在即使在不具備手語基礎的情況下,依然能夠流暢地進行日常生活交流。
應用情境:聽障者戴著手套前往商店購買一杯飲料時,可以透過手語來表達想詢問的飲品種類、甜度、冰塊及價格…等,後端系統便能即時(real time)翻譯,播出聲音讓店員知悉,實現無障礙溝通。 -
銀獎
智慧預警滅火機器人系統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系/自動化工程系
參賽者| Participant
蘇鈺崴、邦家瑜、陳亮豪、謝寶萱、陳泓穎、崔勤遠
指導老師| Mentor
陳國益、李政道
設計理念| Concept
作品包含滅火機器人和IOT偵測火災濃煙感測器功能,滅火機器人使用AGX作為主控版,並具有YDLIDAR雷射雷達作為滅火機器人自動導航的感應器;IOT偵測火災濃煙感測器,AI視覺辨識火源使用opencv+網路攝影機,當偵測到煙霧時並發出警報聲,透過wifi將發生火災資訊傳送給滅火機器人出動滅火,並發出通知到用戶的手機或是消防隊。 -
銅獎
肌力市場南臺科技大學 創新產品設計系
參賽者| Participant
歐陽雯、吳秉宸、林昀萱
指導老師| Mentor
馮嘉慧
設計理念| Concept
針對肌少症前期症狀者,透過健身方式增加使用者的肌肉量,在鍛鍊肌力的同時還能維持生理機能、提高生活品質,並降低其它疾病的發生率。本作品能計算出使用者的運動及肌力數據,分析運動數據找出應該加強的項目,提供個人化的運動配置。
-
優選
卡位
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互動設計所
參賽者| Participant
范蕙琳、江宛庭、鄭煒民
指導老師| Mentor
王聖銘、吳可久 -
優選
Dr. OSEC: 行動情境式臨床思維模擬測驗學習服務
國立臺南大學 數位學習科技學系
參賽者| Participant
殷偉誠、王天誠、杜浚維、王綉孋
指導老師| Mentor
蘇俊銘
工業設計類 獲獎作品
-
金獎
智能護手
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設計系
參賽者|Participant
王暉閎
指導老師| Mentor
陳建雄、施皇旭
設計理念| Concept設計有肌肉偵測的感測器,透過專屬APP長期監控與紀錄手部的施力狀況,適時發送手部過度使用的警訊,預防患者工作過度導致病情惡化情況發生,記錄的數據作為醫療輔助資訊。護具上有可更換的舒緩模組(震動/電療),針對疼痛部位進行舒緩。內部結構採用按壓式幫浦,將空氣打進護具氣囊,取代傳統內附鋼條式的笨重護具,達到輕量化及服貼手部的效果。
-
銀獎
醫聲南臺科技大學 創新產品設計系
參賽者| Participant
許閔琦、卓佩緹、曾珮慈、黃靖詒
指導老師| Mentor
馮嘉慧
設計理念| Concept
醫學生實習時無法接觸到各種疾病的患者,只能碰運氣,看醫院出現何種病人,老師確診後,才交由學生聽診練習判別。因此想改善醫學生在臨床前學習聽診上病患練習樣本不足的問題,協助他們在進入臨床前有充足的練習,希望能透過作品輔助醫學生增進聽診能力。 -
銅獎
兒童義肢模組化設計南臺科技大學 創新產品設計系
參賽者| Participant
鄭逢甲、彭凱嶸、李宣諺、高偉銘
指導老師| Mentor
歐陽昆
設計理念| Concept
為一款專為6~12歲單側斷肢兒童所設計的義肢,透過模組化與可調式的設計針對學習、運動娛樂與生活進行套件的設計,改善頻繁汰換整支義肢所產生的經濟問題,並輔助斷肢兒童的日常生活與校園學習上的需求,讓兒童能健康快樂的成長。
-
優選
看見聲音
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
參賽者| Participant
李承庭、張智評
指導老師| Mentor
無 -
優選
血管探照器
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設計組
參賽者| Participant
邱郁晴、蔡旻樺、李懿芸、蔡宜倢
指導老師| Mentor
李鍇朮
微電影類 獲獎作品
-
首獎
無聲的成長(拍攝場域:台北啟聰學校)佛光大學 傳播學系
參賽者| Participant
吳玉琴、黃嫊媜
指導老師| Mentor
郭文耀
設計理念| Concept
在社會角落裡,有一群特教老師無怨無悔地用愛與耐心幫助身障的孩子成長。啟聰學校有些聽障生同時兼有多重障礙,需要老師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與引導。希望藉由本片的拍攝,喚起社會大眾了解這些老師的付出與辛勞,並一同關注聽多障生的成長過程,給予更多的機會和關懷。 -
企業創意行銷銀獎
Q毛女孩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電影系
參賽者| Participant
林信良、呂欣芷
指導老師| Mentor
無
設計理念| Concept
以有著一頭誇張自然捲髮的女孩展開故事,她因為頭髮酷似螺絲狀義大利麵而被嘲笑,但旁人卻毫無察覺她的內心深處的自卑。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,都經歷過朋友間會互相開玩笑的時期,在還沒學會拿捏分寸的年紀,無心的話語經常對他人造成傷害。
-
企業創意行銷銀獎
我的母親銘傳大學 數位媒體設計系
參賽者| Participant
阮建琛、梁益維、翁敦利、林羽欣
指導老師| Mentor
李宏耕
設計理念| Concept
通過影片表達出家人之間的情感。一開始影片是黑白的,工作了一天的母親只能為孩子簡單的準備杯麵當晚餐,但是孩子已經吃膩了,看到母親已經累得睡著了,孩子決定煮意大利麵給母親吃,在製作過程中由QQ小精靈幫助他完成,母親吃下麵後人生開始有了色彩。 -
食育創作銀獎
成長の尋覓時光(拍攝場域:台中神岡國小)南臺科技大學 資訊傳播系
參賽者| Participant
王嘉駿、朱軍達、王柔棻、歐陽廸芃、廖品蘅、籃偉豪、黃子儀、周秉儀、石晊維
指導老師| Mentor
梁丹青
設計理念| Concept
食農教育的目的是讓同學實際去種植作物並了解珍惜食物的道理,在學習過程中也讓同學了解如何團隊合作,讓它們都能在合作中得到成就。
-
優選
歐奇Pizza,凝結幸福時刻
銘傳大學 數位媒體設計系
參賽者| Participant
陳佩珊、呂柔蓁、楊馥瑄、廖珮君
指導老師| Mentor
李宏耕 -
優選
優格力量
銘傳大學 數位媒體設計系
參賽者| Participant
周欣儒、陳姵蓁、林美佳、陳奎文、李鈺璇、黃子瑜
指導老師| Mentor
黃思彧
-
優選
麥田親子丼(拍攝場域:台中神岡國小)
黎明技術學院 影視傳播系
參賽者| Participant
曾奕豪、蕭宇辰、傅資勝、陳彥勳、郭定宇、黃冠勳
指導老師| Mentor
陳名煒 -
優選
夢田成長記(拍攝場域:台中上石國小)
南臺科技大學 資訊傳播系
參賽者| Participant
王嘉駿、朱軍達、王柔棻、歐陽廸芃、廖品蘅、籃偉豪、黃子儀、周秉儀、石晊維
指導老師| Mentor
梁丹青